無服務器邊緣:將服務帶到最終用戶旁邊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iStock

無服務器邊緣:將服務帶到最終用戶旁邊

無服務器邊緣:將服務帶到最終用戶旁邊

副標題文字
無服務器邊緣技術正在通過將網絡帶到用戶所在的位置來徹底改變基於雲的平台,從而帶來更快的應用程序和服務。
    • 作者:
    • 作者姓名
      量子運行遠見
    • 2023 年 3 月 23 日

    洞察總結

    自 2010 年代末期以來,無伺服器平台供應商越來越多地轉向邊緣運算範例,透過將部分控制權交還給開發人員而不是雲端服務來管理延遲(訊號到達設備所需的時間)。 邊緣運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內容分發網路(CDN)和全球基礎設施的進步和普及。

    無伺服器邊緣上下文

    位於「邊緣」的資料通常儲存在 CDN 中。 這些網路將資料儲存在更靠近使用者的本地化資料中心。 雖然無伺服器邊緣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但前提是資料將越來越分佈並且為用戶更靈活地儲存。 

    邊緣功能變得越來越流行,因為無伺服器(或基於雲端的服務)有一些限制,例如延遲和可觀察性。 儘管無伺服器使建置和部署雲端應用程式變得相當容易,但邊緣運算試圖讓它們變得更好。 由於雲端提供者負責運算資源的管理,因此無伺服器增強了開發人員的體驗。 雖然這種方法簡化了前端開發,但它也限制了對系統基礎設施的控制和洞察,這可以透過邊緣運算來解決。

    邊緣伺服器可以處理的工作越多,來源伺服器要做的工作就越少。 此外,網路的整體處理能力比單獨的來源伺服器大很多倍。 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將任務卸載到下游邊緣功能,並在來源伺服器上釋放時間用於專門的後端活動。

    最適用的現代範例是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的 Lambda@Edge。 現在,程式碼的運行距離用戶更近,從而減少了延遲。 客戶無需處理基礎設施,只需按計算時間付費。 

    破壞性影響

    與先前的技術不同,新一波無伺服器技術將使最終用戶和開發人員受益。 無伺服器應用程式的適應性和去中心化性質使它們能夠部署在以前無法到達的位置:邊緣。 邊緣無伺服器使無伺服器應用程式能夠在全球設備上運行,為所有用戶提供相同的體驗,無論他們距離中央雲有多近。

    例如,雲端平台公司 Fastly Solutions 的 Compute@Edge 同時在 72 個位置運行,盡可能靠近最終用戶。 邊緣無伺服器架構允許應用程式在本地託管,同時仍提供中央雲端運算的功能。 這些應用程式在公司的邊緣雲上運行,因此它們對於每次擊鍵的往返請求都有足夠的回應能力。 使用中央雲結構不可能實現這種類型的互動性。

    按使用付費似乎是無伺服器邊緣領域的新興商業模式。 特別是,物聯網 (IoT) 應用程式可能具有不可預測的工作負載,這不適用於靜態配置。 即使應用程式處於空閒狀態,靜態容器配置也會向使用者收費。 當應用程式有很多工作要做時,這種機制可能會出現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是增加更多容量,但這可能會很昂貴。 相較之下,無伺服器邊緣的成本是基於實際觸發的事件,例如專用資源和呼叫函數的次數。 

    無伺服器邊緣的影響

    無伺服器邊緣的更廣泛影響可能包括: 

    • 基於媒體和內容的公司能夠在沒有緩衝的情況下交付內容,並且可以將內容儲存在快取中以加快載入速度。
    • 程式開發人員能夠透過每次修改快速測試程式碼和應用程式,從而加快產品發布速度。 
    • 即服務公司(例如,伺服器即服務、產品即服務、軟體即服務)為其最終用戶提供更好的連線以及更好的定價選擇。
    • 輕鬆存取開源元件和工具,從而更快地建立模組、系統和應用程式。
    • 即時更新和即時存取對智慧城市技術至關重要的數據,例如交通監控。

    需要考慮的問題

    • 更貼近用戶的服務還有哪些潛在好處?
    • 如果您是軟體開發人員,無伺服器邊緣將如何改善您執行任務的方式?

    洞察參考

    此見解引用了以下流行和機構鏈接:

    蒂爾曼先生的博客 從無伺服器到邊緣